-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
- Scopus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 美国EBSCO数据库 俄罗斯《文摘杂志》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
隧道建设(中英文) ›› 2021, Vol. 41 ›› Issue (1): 88-99.DOI: 10.3973/j.issn.2096-4498.2021.01.010
雷浩1, 2, 吴红刚2, *, 孟庆一3, 何长江3, 李德柱3
(1.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2.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甘肃 兰州 730070; 3. 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 辽宁 大连 116031)
LEI Hao1, 2, WU Honggang2, *, MENG Qingyi3, HE Changjiang3, LI Dezhu3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Gansu, China; 2. Nor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f CREC, Lanzhou 730070, Gansu, China; 3. Dalian Branch, China Railway No. 9 Group Co., Ltd., Dalian 116031, Liaoning, China)
摘要: 为探究立体交叉隧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并对立体交叉隧道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分别研究加载X单向及XZ双向El-Centro波时,斜交型立体交叉隧道的上跨和下穿隧道及交叉区段坡体内部加速度峰值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1)上跨及下穿隧道拱顶加速度峰值在交叉段中心断面处最大,影响区段两侧断面较小,呈现出“抛物线”分布,表明拱顶易成为立体交叉隧道抗震的薄弱环节; 2)由于下穿隧道及空间效应的存在,导致上跨隧道交叉断面仰拱处的地震响应较拱顶而言明显减弱,同时下穿隧道仰拱交叉段中心断面处动力响应最小,即仰拱破坏模式表现为影响区段两侧断面—交叉段中心断面的传递演化形式; 3)坡体内部交叉中心段的加速度响应存在叠加效应,导致该点的地震响应最为强烈,且其余测点的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埋深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4)在加载XZ双向地震波时,其同一测点的动力响应相较于只加载X单向时显著增长,且在高地震烈度(0.4g~0.6g)时这种增长现象的变化幅度较大; 此外,地震波加载方向的改变对立体交叉隧道仰拱处的地震响应产生不同影响。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