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SCD核心中文核心科技核心
- RCCSE(A+)公路运输高质量期刊T1
- Ei CompendexScopusWJCI
- EBSCOPж(AJ)JST

隧道建设(中英文) ›› 2024, Vol. 44 ›› Issue (S1): 36-52.DOI: 10.3973/j.issn.2096-4498.2024.S1.005
程传涛1, 2, 梁智2, 3, 王金昌3, 岩波基1, 吴健4, 周泽霖1
(1. 早稻田大学创造理工研究科, 东京 1698555; 2. 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58; 3.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8; 4. 浙江交工地下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58)
Review of Seismic Desig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Shield Tunnel-Working Shaft Joints
CHENG Chuantao1, 2, LIANG Zhi2,
3, WANG Jinchang3, IWANAMI
Motoi1, WU Jian4, ZHOU Zelin1
(1. Graduate School of Creativ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aseda University, Tokyo 1698555, Japan; 2. Center for Balance Architec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Zhejiang, China; 3.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Zhejiang, China; 4. Zhejiang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Underground Co., Ltd., Hangzhou 310058, Zhejiang, China)
摘要:
首先通过比较中日两国规范及标准中的盾构隧道-工作井接头要求,阐述中日抗震设计理论现状。分析认为: 中国的设计规范对井接头的抗震规定较为模糊甚至较少提及,日本规范存在2种盾构隧道-工作井柔性接头的抗震计算方法。相比之下,日本拥有更成熟并且实用的抗震分析理论和计算方法。中日在设计规范标准中均给与设计单位巨大的自由度,但结果允许值的取值范围缺乏评价标准。其次,通过调研井接头抗震分析的研究进展,指出井接头部位的震害特点和关键影响因素;并从影响井接头综合响应机制的关键要素,如刚度比、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地基承载力、刚性接头和柔性接头的对比等,对井接头研究现状和不足进行综述。再次,对井接头的抗震评价方法和抗震措施进行梳理,认为: 1)土和结构刚度比对工作井接头产生显著影响,需要注意控制工作井周围的土层刚度在合理范围内,提出结构和结构的刚度比是未来重要研究方向的建议。2)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主要关注在不同的地震荷载下,2个结构相互之间的影响机制。提出对于结构的相互影响还应关注盾构隧道和工作井接触研究的思考。3)除了结构刚度突变外,地基刚度突变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日本已经提出简易评价公式并经过验证,中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提出软土地区应该着重进行此类研究的建议。4)在柔性抗震方面,日本进行了深入研究。考虑到中国即将要求盾构隧道-工作井接头采用刚柔结构的新规范,日本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中国进一步发展盾构隧道-工作井接头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最后,预测本研究领域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