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
- Scopus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 美国EBSCO数据库 俄罗斯《文摘杂志》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
隧道建设(中英文) ›› 2024, Vol. 44 ›› Issue (4): 689-697.DOI: 10.3973/j.issn.2096-4498.2024.04.007
刘四进1, 刘颂玉1, 韩磊1, 王军1, 徐梁2, 陈欣2, *
(1.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101; 2.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重庆 400045)
Measuremen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During Construction Period of Long and Large Submarine Shield Tunnels
LIU Sijin1, LIU Songyu1, HAN Lei1, WANG Jun1, XU Liang2, CHEN Xin2, *
(1.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Corporation Limited, Jinan 250101, Shandong, China; 2.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5, China)
摘要:
为开展长大海底盾构隧道施工期独头通风流场分布及参数优化后环境降温效果研究,通过现场监测数据明确隧道沿程环境温度和风速特征,并对海底盾构隧道主要热源进行统计,建立长大海底盾构隧道施工期的温度场三维数值计算模型,探究盾构掘进长度、通风量和入口风温等因素对隧道环境温度场和通风死区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盾构主机和1号台架下层和中层设备为主要的散热源,设备后方的大范围通风死区处有局部异常高温; 2)从盾构主机至始发井,隧道内回风风速先骤减再略微增加后基本保持稳定,通风量损失主要在盾构刀盘后配套作业区; 3)隧道沿程环境温度呈骤降—缓降—缓升的变化规律; 4)在盾构掘进长度小于6 km时,盾构主机处温度呈快速线性增大随后增速放缓的变化特征; 5)通风死区范围随着盾构掘进长度和通风量的增加分别呈指数上升和指数衰减的趋势,加大通风量能有效消除隧道内通风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