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
- Scopus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 美国EBSCO数据库 俄罗斯《文摘杂志》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

隧道建设(中英文) ›› 2017, Vol. 37 ›› Issue (5): 553-559.DOI: 10.3973/j.issn.1672-741X.2017.05.005
耿伟1, 付海陆2,*, 刘伟1, 庞伟1, 曾爱斌3, 官宝红4
GENG Wei1, FU Hailu2,*, LIU Wei1, PANG Wei1, ZENG Aibin3, GUAN Baohong4
摘要:
天目山隧道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出现眼睛红肿及皮肤红肿、脱落等急性中毒症状。为探明急性中毒原因,通过监测隧道内粉尘体积质量变化、分析粉尘化学组分,辨识出引起中毒的有害物质。经检测发现,爆破后以2 274 m3/min的风量通风10 min,作业区的粉尘体积质量可降低至接触限值(1 mg/m3)以下;超前小导管钻孔时,作业区的粉尘体积质量为接触限值的56倍,作业人员会出现显著的急性中毒现象。另外,天目山隧道粉尘中钒、镍、锰和铬的含量以及围岩中砷、铜、铬、镍和钒的含量均较高,特别是急性中毒发生时隧道空气中钒和砷的体积质量最高,作业人员的症状与钒、砷的中毒诊断标准相符。可以判断,隧道作业人员急性中毒主要由以钒和砷为主的粉尘所致。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