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SCD核心中文核心科技核心
- RCCSE(A+)公路运输高质量期刊T1
- Ei CompendexScopusWJCI
- EBSCOPж(AJ)JST

隧道建设(中英文) ›› 2018, Vol. 38 ›› Issue (11): 1910-1918.DOI: 10.3973/j.issn.2096-4498.2018.11.021
李奎, 刘凯
LI Kui, LIU Kai
摘要:
为解决GZ隧道洞口段道床隆起引起列车限速运行的问题,采用人工测量及补勘等手段,探索道床隆起病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 采用人工及自动测量方法监测道床隆起整治前后的道床变形,以分析评价道床隆起的整治效果。结果表明: 1)洞口段位处浅埋、偏压和基底承载力不均的组合工况中是道床隆起的主要外因,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偏压调整不充分,偏压力对隧底结构的挤压造成道床横断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隆起; 2)针对明洞段地基不均和隧道洞口浅埋且地形偏压等主要因素,提出道床隆起整治采用明洞耳墙底注浆、洞外锚固桩、道床锚杆等加固措施; 3)自动监测成果表明,整治前K1966+310.0~+322.5段测点L6~L8、L10、L11的上拱速率为1.38~3.70 mm/月,整治后2018年2月15日—9月7日测点L6~L8、L10的上拱速率为0.53~0.69 mm/月,上拱速率减小了56.6%~85.1%,2018年5月13日—9月7日测点L11未继续上拱; 4)人工监测成果表明,2018年3月22日—9月7日,除了K1966+320.0测点B2和K1966+325.0测点B2明显隆起外,K1966+300~+340段各测点上拱缓慢,且部分测点有小量值沉降; 5)据目前监测成果,初步分析认为本段道床隆起整治目标未完全实现,道床变形监测仍在继续,应继续进行整治效果监测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