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
  • Scopus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美国EBSCO数据库 俄罗斯《文摘杂志》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
二维码

摘要点击排行

  •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川藏铁路色季拉山隧道设计方案研究
    李国良, 向亮, 陈敬军, 朵生君, 刘国庆, 陈绍华
    隧道建设    0, (): 1451-1460.   doi:10.3973/j.issn.2096-4498.2021.09.002
    摘要1202)     
    色季拉山隧道为川藏铁路控制性工程之一,长度超越我国已建和在建山岭铁路隧道,特长隧道面临陡峻的高原地形、复杂的地质条件、恶劣的高原高寒环境和严格的环保要求,隧道修建将面对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论文结合隧道环境及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建设重难点,经专题研究,开展了多个高原复杂越岭线位、隧道分合修、特长隧道总体施工方法和防灾救援等重大工程方案研究,对TBM法隧道段设计、TBM设备选型及关键技术要求、长大辅助坑道设计、越岭防灾救援等关键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论述,并针对高地应力下的硬岩岩爆防控关键技术提出成套设计方案。色季拉山隧道推荐38 km长隧道越岭方案,采用“敞开式TBM为主,钻爆法为辅”的分修方案,按照“以人为本、有序疏散、安全待避、限时救援”的原则设计2座紧急救援站,制定了“预警先行,主、被动防控及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的岩爆综合防治技术。相关设计可丰富我国复杂环境下长大越岭隧道的设计技术,也可为后续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铁路隧道衬砌品质提升信息化施工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创新
    林春刚
    隧道建设    2022, 42 (4): 554-569.   doi:10.3973/j.issn.2096-4498.2022.04.004
    摘要1146)      PDF (7665KB)(4205)   
    为提升铁路隧道拱墙衬砌、底部衬砌、水沟电缆槽衬砌结构实体品质,解决隧道整体衬砌质量缺陷难题,采用拱墙衬砌智能化模筑、底部衬砌一体化浇筑、水沟电缆槽同步一次性浇筑施工技术,结合混凝土自动喷雾养护施工工艺,有效减少或消除衬砌空洞、裂缝、不密实、渗漏水、止水带偏位、施工缝压溃、开裂掉块等质量缺陷问题; 通过成套装备研发,创新施工缝质量控制技术、拱顶浇筑饱满度控制技术、拱墙衬砌预防空洞施工技术、仰拱与边模一体化施工技术、水沟电缆槽机械化施工技术、喷雾养护温度及湿度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铁路隧道衬砌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等工序施工工艺质量及施工标准,辅以信息化手段和自动监测技术,达到衬砌全过程质量可控。结果表明: 该施工技术与成套装备创新一定程度上可实现衬砌施工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衬砌施工技术水平,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有效减少衬砌质量缺陷,提升衬砌施工品质,确保隧道衬砌满足设计及运营安全要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大直径盾构隧道数据统计及综合技术现状与展望
    代洪波, 季玉国,
    隧道建设    2022, 42 (5): 757-783.   doi:10.3973/j.issn.2096-4498.2022.05.002
    摘要813)      PDF (7220KB)(1405)   
    通过对国内大直径盾构隧道进行统计可知,截至2021 年底,国内开工修建的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共65 项,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59 项。同时,对国内大直径盾构隧道在勘察规划、工程设计、装备制造、规范、材料和施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技术现状调查分析。总结目前大直径盾构隧道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隧道设计标准不统一、盾构装备关键部件国产化需突破、再制造产业化存在困难、大直径盾构隧道的关键技术及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仍需提高等。针对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指出今后大直径盾构隧道设计和盾构装备应尽可能遵循标准化的原则,向着标准统一、施工安全、高效率、高质量、高智能方向发展,以期为推动我国大直径盾构隧道综合技术走向成熟起到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盾构隧道环向快速连接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官林星, 孙巍, 张孟喜, 方涛, 张桂扬
    隧道建设    2022, 42 (6): 967-974.   doi:10.3973/j.issn.2096-4498.2022.06.004
    摘要535)      PDF (12320KB)(713)   
    15 m级的大直径公路盾构隧道与10 m级超深覆土高内水压作用下的排水调蓄盾构隧洞对接头有高承载力的要求,为此开发新型环向快速连接件。该连接件具有拼装时间短、无需人工拧紧、拼装完成后的隧道真圆度高、管片错台与张开量小、防水性能高的优点。为研究连接件的结构形式、材料性能、连接件与锚筋之间的连接、连接件与混凝土管片之间力的传递,以650 mm厚的管片为原型,开展接头抗拉物理试验,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实现试验值与计算值的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本次试验所采用的铸铁连接件屈服承载能力为512 kN,满足试验指标要求。弹性阶段的承载力为400 kN,极限承载力为645 kN,可以应用于指导盾构隧道的设计。2)试验破坏发生在连接件本体部位,锚筋与连接件之间的连接设计合理可靠。试验终止时,4根锚筋的最大应力值为348 MPa,达到HRB400锚筋抗拉屈服强度的87%,接近其抗拉强度设计值360 MPa3)连接件在轴心拉力作用下,其本体与锚筋的受力是不均匀的,在连接件设计中应考虑这种不均匀性,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Development and Thinking of Tunnels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in China in Recent 2 Years (From 2019 to 2020)(2年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与思考(20192020年))
    洪开荣, 冯欢欢
    隧道建设    2021, 41 (8): 1259-.   doi:10.3973/j.issn.2096-4498.2021.08.001
    摘要529)      PDF (21165KB)(1385)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在“十三五”期间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然来袭的艰难形势下,20192020年无论是质还是量方面,铁路、公路、地铁等领域的隧道工程建设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对比分析近2年我国铁路、公路、地铁等领域隧道整体建设情况,从工程特点、工程难题及对应技术创新等方面,对佛莞城际狮子洋隧道、郑万铁路小三峡隧道、汕头海湾隧道等已建隧道工程,及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天山胜利隧道、川藏铁路色季拉山隧道等新开工隧道工程进行分析阐述。系统梳理近2年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及未来发展中仍需要进一步突破的建设技术需求: 1)基于渭武高速木寨岭隧道、引汉济渭秦岭隧洞、汕头海湾隧道等工程的建设,高地应力软岩变形控制技术、硬岩岩爆监测及处置技术、高地震烈度区海底隧道修建技术等,取得了较大突破与成功应用;国产大直径TBM和异型大断面隧道掘进机制造及应用技术迈上了新台阶,国产盾构主轴承及整机再制造装备得到了成功验证与应用;高压水耦合辅助破岩技术、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的盾构/TBM巡航掘进技术等在隧道行业中进行了尝试应用。2)面对穿江越海、川藏铁路等极端环境或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建设需求,新型破岩方法、多功能混合型TBM装备、低真空管道磁浮隧道建设技术等亟需取得突破。3)针对传统隧道工程理念方法难以解决川藏铁路隧道等极端复杂地质隧道工程的关键性难题,提出隧道场的概念,指出应逐步建立并完善隧道场解重构理论与方法,革新极端复杂地质隧道设计理念;结合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复杂性、多变性、不可预测性等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智能建造”、“5G”等先进技术与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有机融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Full-Face Tunnel Boring Machines (Shields/TBMs) in China: History, Achievements, and Prospects(中国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发展历程、成就及展望)
    洪开荣, 杜彦良, 陈馈, 冯欢欢, 贾连辉, 徐飞
    隧道建设    2022, 42 (5): 739-756.   doi:10.3973/j.issn.2096-4498.2022.05.001
    摘要476)      PDF (19167KB)(2959)   

    系统分析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特指盾构和TBM)装备技术在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并将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划分为艰辛探索自主研发、国外制造国外施工、国外制造自主施工、联合制造自主施工、自主制造自主施工、中国技术走出国门6个阶段。从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装备技术、技术发展特点3方面对中国盾构/TBM技术的发展成就进行系统性总结,并提出: 1)以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为代表的超长山岭隧道、深圳春风隧道为代表的城市地下隧道、汕头海湾隧道为代表的穿江越海隧道等重大工程的修建,促进了盾构/TBM装备技术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 2)以大直径泥水盾构、异形掘进机及复杂环境下TBM装备等为典型代表的重大装备技术,在自主设计制造能力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3)盾构/TBM技术呈现出由常规断面向超大/微小断面、单一模式向多模式、圆形断面向异形断面、传统水平方向向多维度发展的特点。从多元化、智能化的角度,展望了未来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的发展趋势,并从“地质可感”“装备可掘”“施工可控”3个方面,对隧道智能化装备与施工技术体系进行了论述,为工程勘察设计、装备选型设计及施工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武汉长江隧道公铁合建与分建的经济性对比分析
    熊朝辉, 彭慧琼, 孙雪兵
    隧道建设    2022, 42 (5): 882-891.   doi:10.3973/j.issn.2096-4498.2022.05.015
    摘要454)      PDF (4411KB)(388)   
    为探究武汉长江隧道公铁合建与分建的经济性差异,选取4个武汉长江隧道为典型案例,首先简要介绍其相关工程实施方案,然后从工程组成部分、土建各项指标等方面,对武汉地区地铁过江隧道、公路过江隧道、公铁合建过江隧道3种模式下的土建投资展开对比分析,最后揭示公铁合建与分建土建费用差异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 1)因断面利用率高,江中纯盾构段合建方案分摊的地铁盾构部分和公路盾构部分土建费用均低于分建方案; 2)采用合建方案时,由于上部为公路、下部为地铁,造成明挖段基坑深度大,导致合建方案分摊的地铁明挖段和公路明挖段费用均较单建方案高; 3)合建方案与分建方案土建总费用相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Research and Prospect on Technology for Resource Recycling of Shield Tunnel Spoil(盾构隧道渣土资源化再利用技术研究及展望)

    谢亦朋, 张聪, 阳军生, 傅金阳, 肖超, 占永杰
    隧道建设    2022, 42 (2): 188-207.   doi:10.3973/j.issn.2096-4498.2022.02.003
    摘要451)      PDF (9428KB)(629)   
    为形成对盾构渣土资源化再利用技术进展、挑战与创新的系统认识,介绍了国内外盾构隧道渣土的分类再利用标准,详细总结了盾构渣土作为盾构施工辅助材料、再生建筑材料、植被复垦材料与工程填筑材料的再利用技术。阐明分析了盾构渣土资源化再利用技术在标准、方法、设备、市场效益等方面仍存在细化、优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挑战,构建了“再利用方式初判—盾构渣土分级处理—渣土再利用可行性评价—再生产品性能与市场效益评估”的盾构渣土资源化再利用的标准化技术流程。重点阐述了盾构渣土在壁后注浆材料、植被复垦基质和免烧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再利用新技术,提出了盾构渣土在壁后注浆材料中的分级再利用标准、渣土再生产品性能优化的多目标规划技术、盾构渣土作为植被复垦基质的再利用可行性试验方法、盾构渣土制备免烧空心砖的工艺流程与参数优化等新思路。最后,对我国盾构渣土资源化再利用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Development Status of and Outlook fo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Prefabricated Metro Stations in China(我国预制装配式地铁车站建造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杨秀仁
    隧道建设    2021, 41 (11): 1849-1870.   doi:10.3973/j.issn.2096-4498.2021.11.003
    摘要439)      PDF (16088KB)(901)   
    以国家积极推动建筑产业化发展为背景,在分析国外装配式地铁车站建造技术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近10年来各大城市在地铁车站预制装配建造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行总结,并对以长春地铁为代表的全预制装配式结构以及其在青岛和深圳地铁中的推广应用进行阐述; 其次,对以上海地铁吴中路站、济南地铁任家庄站、哈尔滨地铁丁香公园站等为代表的叠合装配式结构以及广州地铁上涌公园站的混合型结构进行简要介绍,分析各类装配式车站建造模式的特点; 再次,针对目前地下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装配式车站技术路线和工程方案要针对地下工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决策,在提高标准化和工业化程度、提高结构装配率、研发高端施工装备、提高施工效率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应充分发挥预制装配建造技术的优势; 然后,指出我国装配式车站技术刚刚起步,技术体系有待完善,技术标准有待形成; 最后,分析目前装配式地铁车站造价偏高的原因,强调通过减免部分税费、优化技术方案和工程设计、尽量加大工程应用数量、降低成本摊销费等途径可以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总体上我国装配式地铁车站从无到有、从单一的建造模式到多模式共存,装配式车站技术正在逐步向工业化建造理念和建造模式迈进,但预制装配技术的发展任重道远,需要整个行业和全社会共同面对,并为之不断努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川藏铁路色季拉山隧道装配式仰拱方案研究
    刘建红, 李国良, 王飞, 赵晓勇, 刘小刚, 崔润兵
    隧道建设    0, (): 1290-.   doi:10.3973/j.issn.2096-4498.2021.08.003
    摘要435)     

    为提高钻爆法单线铁路隧道仰拱施工质量,改善洞内作业环境,推进装配式结构绿色建造等,以新建川藏铁路色季拉山隧道工程为依托,对装配式仰拱的结构形式,环向、纵向连接,防水,拼装设备,隧底填充,施工工艺及经济性等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论有: 1)仰拱与填充层整体预制成单块空心结构,结构受力条件好,洞内拼装方便; 2)预制块与现浇二次衬砌采用方形榫槽或方形榫槽+预埋钢筋的连接方式,预制块纵向通过张拉精轧螺纹钢进行挤紧,预制块底部采用碎石+回填注浆的垫层进行基底处理。装配式仰拱应用于川藏铁路色季拉山隧道,可实现轨下结构机械化快速施工,有利于提高山岭铁路隧道机械化施工整体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tatus Quo and Prospects of Tunnel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in China(我国隧道智能建造技术发展与展望)
    郭卫社, 洪开荣, 高攀, 李凤远, 李叔敖, 赵旭
    隧道建设    2023, 43 (4): 549-562.   doi:10.3973/j.issn.2096-4498.2023.04.002
    摘要427)      PDF (19134KB)(873)   
    阐述隧道智能建造的总体目标与技术路径,对目前盾构/TBM法和钻爆法隧道应用的一系列智能建造技术进行介绍。结合行业前沿,对隧道智能建造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论述与展望。研究显示: 1)隧道建造由机械化升级到智能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隧道智能建造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初级和高级2个阶段,初级阶段隧道建造仅在个别场景、简单作业方面实现智能装备作业,高级阶段是指实现了隧道建造多场景、多工序智能感知、决策、互联与协同。3)智能预制生产线+现场智能化装配+数字化管控将成为隧道智能建造的发展趋势。4)智能建造将为隧道行业注入新活力,促进行业升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滚刀的合理使用、损坏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以兰州水源地2标项目为例

    何京健
    隧道建设    2022, 42 (S1): 500-507.   doi:10.3973/j.issn.2096-4498.2022.S1.059
    摘要417)      PDF (4629KB)(142)   
    为降低刀具磨损和损坏现象的发生,提高施工效率,对刀具的合理使用方法、损坏原因和改善对策进行研究。以兰州水源地2标项目为例,对滚刀正常磨损到限更换数据进行统计,并计算分析滚刀的最大允许磨损量。总结出4个延长更换时间的措施: 刀盘喷水系统维护、TBM掘进姿态控制、新装刀具保护以及出渣口刮刀维护。通过对施工过程中非正常更换的滚刀数量进行统计,分析滚刀的结构形式、热处理工艺和组装工序,从轴肩结构和滚刀装配2方面提出优化措施: 1)一字型滚刀装配时端盖之间应压紧,不留间隙; 2)滚刀组装中采用酒精作为润滑剂,不影响装配质量。实践证明,刀具寿命延长措施的应用减少了其更换的数量和使用成本,提高了掘进效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西安地铁15号线航天城至东长安街区间长大坡段方案设计
    曾科
    隧道建设    2021, 41 (S1): 323-.   doi:10.3973/j.issn.2096-4498.2021.S1.041
    摘要415)      PDF (4964KB)(69)   

    西安地铁15号线航天城至东长安街区间受地形、地下管线及换乘节点控制设置为长大坡段,为了降低长大坡对地铁线路运营带来的不利影响,从线站位方案、工程实施条件、工程投资、车辆性能、救援疏散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建议采用最大坡度为31.97‰的线站位方案,鉴于该最大坡度属于国内少见,从启动工况、制动工况、速度适应性进行了列车牵引性能分析,认为地铁A型车426辆编组可以适应该最大坡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盾构隧道渣土与泥浆的分类与处理利用技术及主要问题
    朱伟, 钱勇进, 王璐, 魏斌, 陆凯君, 方忠强, 孟立夫
    隧道建设    2021, 41 (S2): 1-13.   doi:10.3973/j.issn.2096-4498.2021.S2.001
    摘要412)      PDF (9126KB)(428)   
    介绍盾构隧道渣土与泥浆的发生、来源分类和性质分类,通过使用级配、含水比、贯入指数、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加州承载比值(CBR)等5项指标,对渣土与泥浆进行分类,并对改良后的土体进行性质评价。总结出盾构渣土与泥浆4个方面的处理技术,分别为简单筛选、直接利用技术,土性改良利用技术,脱水利用技术及烧结处理利用技术。针对盾构渣土与泥浆的处置与利用,结合日本相关的实际工程经验,指出4种最常用的资源化利用方向,即回填土利用、充填土利用、堤防利用、路基利用。通过列举几个渣土与泥浆处理及利用技术的实例,证明对渣土资源化利用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对盾构隧道渣土与泥浆的处理及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总结,以期为盾构隧道渣土与泥浆绿色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地铁车站装配式结构建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杨秀仁
    隧道建设    2022, 42 (3): 345-354.   doi:10.3973/j.issn.2096-4498.2022.03.001
    摘要406)      PDF (6552KB)(605)   
    首先,简要论述地铁车站装配式结构建造技术近10年的研究与应用情况,涉及结构设计、构件制作和施工工艺等系列关键技术。然后,依托长春地铁2号线试验站工程,从总体技术定位、结构选型、结构体系3方面阐述装配式结构技术方案,系统介绍科技创新研究内容和主要成果,包括接头综合技术、结构静力和动力力学行为、闭腔薄壁构件力学性能、榫槽接头注浆技术、接缝防水技术、大型预制构件生产技术、施工工艺和辅助施工装备、车站多专业一体化技术等多个方面,并分析其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总结推广应用情况。最后指出,装配式结构建造技术最初是为解决长春严寒冬季施工困难问题而研发的地铁车站工业化建造模式,工程实践证明, 装配式结构建造技术高质、高效、安全、绿色环保,不仅适用于其他城市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地铁车站建设,同样适用于建造地铁区间、人行通道、道路隧道、地下管廊等其他明挖地下结构,适用性非常广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铁路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技术现状与展望
    陈丹, 刘喆, 刘建友, 房倩, 海路
    隧道建设    2021, 41 (6): 923-932.   doi:10.3973/j.issn.2096-4498.2021.06.004
    摘要406)      PDF (3219KB)(560)   
    我国铁路盾构隧道智能化理论方法还不成熟,智能技术较落后,大部分理论研究成果缺乏实用性;盾构隧道各环节未建立起有效信息交换渠道,没有形成盾构隧道全生命周期系统的完整体系。为了推动智能化建造在我国铁路盾构隧道中的发展应用,通过对铁路盾构隧道智能化建造在地质勘察、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建立完善的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技术体系,完善铁路盾构隧道智能建造理论创新,启动铁路盾构隧道智能建造相关规程的编制,完备标准体系,是铁路盾构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TBM法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齐梦学
    隧道建设    2021, 41 (11): 1964-1979.   doi:10.3973/j.issn.2096-4498.2021.11.011
    摘要402)      PDF (8398KB)(801)   
    岩石隧道掘进机(TBM)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已经有近60年历史,了解我国TBM法隧道工程技术发展历程,有助于正确认识其现状,判明下一步的发展趋势。在详细回顾我国TBM法隧道工程5个发展阶段基础上,从10个方面全面分析我国TBM法隧道工程现状: 规模上总体呈小幅波动、持续上升状态;分布区域上以西部地区为主,华东、西南、东北、华南占比依次下降;分布领域上以水利水电工程和市政工程为主(占90%);开挖直径以68 m直径系列为主(占70%);施工工法方面TBM法与钻爆法相结合、互为补充;TBM平均月进尺从数十米到千米大幅波动,以200700 m/月为主(占75%),施工工期受平均月进尺和掘进长度的影响差异巨大,以14年为主(占70%);机型以敞开式和双护盾TBM为主(占90%);品牌以铁建重工、罗宾斯、中铁装备为主(占70%),新增市场大多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铁建重工和中铁装备设备占有(占90%以上);TBM零部件国产化比例越来越高,但部分关键部件仍然依赖进口;有TBM施工业绩的建筑企业近30家,中铁隧道局和中铁十八局以显著优势稳居第一梯队。进而提出我国TBM法隧道工程技术展望: 1)从规模上将经历升—平—降—稳的波动发展过程,目前正处于上升期,从分布区域、分布领域上近期仍将以西部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和轨道交通工程为主; 2TBM法与钻爆法联合施工的方法将会长期存在,并且TBM法占比及单台TBM在同一工程中的施工长度均呈增长趋势; 3)支护技术、支护系统将迎来重大创新; 4)复杂地质TBM法隧道施工技术正在全面研发与实践,即将实现巨大突破; 5)斜井TBM、竖井TBM、微型TBM、超大直径TBM、复合式(多模式)TBM、异形断面TBM等新型TBM已经开始研发应用,正在取得长足进步,技术成熟后将得以大力推广,TBM关键部件必将全面实现国产化; 6)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5G技术将助力TBM施工管理更加科学、客观、全面,并最终实现智能化施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Overview and Prospect of Researches on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 for Tunnels Constructed by Drilling-and-Blasting Method(钻爆法隧道智能建造技术研究综述与展望)
    王志坚, 童建军
    隧道建设    2023, 43 (4): 529-548.   doi:10.3973/j.issn.2096-4498.2023.04.001
    摘要396)      PDF (17249KB)(972)   
    首先,概述智能建造的基本内涵,即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技术,构建智能超前地质预报、智能围岩质量评价、智能设计、智能施工、工程智能管理的多系统协同控制的隧道建造新模式。其次,从智能超前地质预报、智能围岩质量评价(钻进参数、数字图像、三维激光扫描点云等)、智能设计(信息化和数字化支护参数设计、智能化生成式设计方法等)、智能施工(施工工法工艺、施工装备等)、智能建造协同管理平台5个方面总结钻爆法隧道智能建造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从以下方面对智能建造今后的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展望: 需构建与钻爆法隧道智能建造相适应的智能算法和模型;探索智能建造条件下隧道围岩响应规律和支护力学特性;发展考虑时间效应的隧道围岩整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和支护体系一体化设计方法;研制自感知、自适应、自决策的谱系化、多功能智能装备;形成更为安全、高效、经济的隧道智能建造标准化工法工艺;开发覆盖面更广、功能更强大、智能化水平更高的协同管理平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urrent Status, Problems and Prospects of Research,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of Boring Machine in China(我国掘进机研制现状、问题和展望)
    李建斌
    隧道建设    2021, 41 (6): 877-896.   doi:10.3973/j.issn.2096-4498.2021.06.001
    摘要392)      PDF (13260KB)(913)   
    近年来,我国重大隧道工程相继开工,掘进机研发、设计和制造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分析国产掘进机的典型工程案例,总结我国掘进机自主设计、制造技术的现状: 土压平衡盾构、泥水平衡盾构和岩石隧道掘进机3大机型技术已经成熟,马蹄形盾构、矩形盾构等异形断面掘进机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竖井掘进机产品开始应用。分析当前我国掘进机研发制造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1)设计软件均是国外产品,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2)掘进机主轴承、减速机等基础零部件需要进口; 3)创新产品市场突破难度大。结合当前技术水平和市场现状,认为智能化和多样化是今后掘进机研制的重点和趋势,提出多功能多模式掘进机、异形断面岩石掘进机、复合破岩TBM、部分断面TBM等新机型设计理念,期望能够推动我国掘进机技术革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钻爆法铁路隧道预制装配化建造研究及智能建造展望
    马伟斌, 王志伟
    隧道建设   
    录用日期: 2022-05-20